产品分类
中秋节,你hold住了吗? 来源: 发布日期:2011-09-09 08:36:02 点击次数:1984 标签:中秋节
         中秋将至,各路商家早已经厉兵秣马,各种豪华的、天价的月饼纷纷上市。然而,中秋节的传统习俗,以及文化内涵却越来越淡漠。有调查显示,除了吃月饼,很多年轻人并不了解中秋节还有哪些习俗。
  节日的生命力,本是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,然而,随着现代化的发展,传统的社会秩序、生活方式已经改变,流传千年的传统节日也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,逐渐成为古董。如何在现代社会重建节日的文化和精神内涵,已成为很多人关注的话题……

月饼的脸偷偷地在改变



中秋是一张薄薄的“月饼票”
  在漫天飞舞般“月饼票”的不绝裹挟中,中秋节俨然已异化成“月饼节”,沦为众商家盛宴狂欢的佳节。月饼票成了商家的一种虚拟货币,业内人士披露,至少有4成月饼票都被商家自己回收,这一放一收,不用制作月饼,利润已进腰包。而月饼票“黄牛”,靠着低买高卖,每年中秋节前后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,基本上都能赚到五六万元。

 
中秋是一个华丽的“月饼盒”
  好的包装固然增加商品的档次,但要是包装过了头,外包装的价值竟然超过了月饼本身的价值,月饼卖起来也就有些变味了。过度包装的月饼大都属于工具性礼物,送礼人是想通过包装豪华、价格不菲的月饼交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,此时月饼无疑是一种交换工具。

 
中秋是一纸神秘的“月饼税”
  不少人认为月饼税扫了中秋赏月的雅兴,让月饼如鲠在喉。月饼这类福利物品,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单位对员工的关怀,当税收出现于此时,也让这种关怀变了味。如果我们看看周围,那么多三公消费遮遮掩掩,挥霍浪费触目惊心,资本利得税长期处于“暂不征收”的状态,对于灰色收入更是长期无法建立管理机制……而税务部门却盯住普通百姓口袋中的“蝇头小利”,发个月饼也要缴税,你倒是说说看,我们这个中秋节还有什么心思吃什么月饼?

 
中秋是一笔丰厚的“月饼贿”
   本来就是下属给上司行贿,可一旦选在中秋节,似乎就显得温情脉脉,富有人情味了,中秋的信物月饼,也成了行贿的工具,月饼盒里装上黄金月亮、美金、购物卡……一轮明月将行贿变成了铜臭上喷香水的“雅贿”,难怪人们中秋佳节倍思“清”。

是谁改变了月亮的脸?





现代化和城市化改变了中秋节?
  究竟是什么让节日没有了气氛?学者、评论家乃至网友纷纷表示,今天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逐渐消解了传统节日的气氛。传统的中秋节,人们坐在种满桂花树的院子里,于万籁俱静之时,举头望明月,把酒问青天,但如今都市里高楼林立、霓虹闪烁,想看月亮,可不是抬头就有,现代化建设让人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。再比如一家团圆,农业社会通讯、交通不发达,一家团圆显得非常珍贵,人们千里万里地奔波回乡,只为一日团聚,但是现代通讯技术发达,沟通变得非常简单,电话、网络无处不在,节日的团聚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了。
 

不!是畸形的现代化和城市化!
  从农业社会转变到现代社会,生活方式变了,节日具体的形式也随之而变,在过去节日习俗也是一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,但是其中所体现的价值并没有变,比如说团圆、家庭、亲情等。而我们现在感觉节日严重变味,是因为它不仅形式变了,连内核都变了。真正导致这些基本的价值观变化的,是畸形的城市化、畸形的现代化。

中秋节,等你回来


月饼市场回归理性
  中秋剩下的只有那一月“铜臭”,镶嵌在商家的钱袋与官宦的私囊之上。在市场文化多元的今天,我们不能只是在将失去民族文化陷入市场危机之时,才有了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的焦虑和忧伤。我们应该以东方文化对“血脉团圆”普遍认同为基础,利用现代技术和市场能力,锻造出普世价值的团圆文化,形成具有现代市场活力的华夏“中秋团圆文化”。

 
中秋文化回归温情
  中秋文化的精髓在于“圆”。无论是月亮的柔和之圆,家人的相聚团圆,还是生活的美好之圆,至始至终都离不开这个“圆”字。中秋节是浓缩了几千年儒家文化现代非物资遗产的活化石,它以独特的血亲团圆为基础,将民族团结和国家一统融合于儒家“团圆文化”之中,造就了东方式的、强大的“思亲”、“思乡”文化流。让我们回归“中秋望月,阖家团圆”血缘的祥和文化吧,不要舍得送父母高档月饼,却不屑于回家与父母吃一顿团圆饭。
发表评论
  • *用户名:
  • *邮 箱:
  • *标 题:
  • *留言内容:
 © 2009-2011广州聚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备案号:粤ICP备17109908号All Rights Reserved.